2014年12月的一天,我如平常一样刷着微博,想看看有什么新闻,热门搜索上一个名字吸引了我,邹碧华,这个名字前有很多个头衔:北大法律系博士,上海高院副院长,上海市司法改革引路人……而我更加关注的是,他是一名优秀的法官。
彼时的我,刚刚离开校园,结束了公务员考试,即将进入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对于这个职业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又好奇,而邹碧华,作为一名法官,他的离去竟让全国网民哀思如潮,竟有那么多人自主的去参加他的葬礼想要送送他,竟有那么多律师也在沉痛缅怀他,怀着这些疑问,我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了“邹碧华”三个字。翻看着一个个消息,阅读着一条条内容,他的事迹冲击着我,他的精神感染着我,这世间真有楷模,让我辈有所皈依!
工作之后,我很幸运的参加了最高院组织的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听着他生前的亲朋好友讲述着这位法官生平一件件往事,我不禁泪流满面,不仅仅是为他的事迹所感动,更是为这样一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过早的离去而惋惜。碧血忠魂潜心法治鞠躬尽瘁,华星秋月璀璨人生风范长存,邹碧华身上值得我们这些年轻的法官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个人修养与专业能力。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不是看他有多漂亮的学历,也不是看他有多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从平时小事从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的。邹碧华尊重基层维法人员,尊重律师,并且做了很多工作调整法官与律师间的关系。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市成立了法院律师诉讼平台,邹碧华在自己的撰写的《法官应当如何对待律师》一文中,这样写“法治的根基是信任,德肖伟茨将这种信任称为一个社会的‘道德资本’,但这种信任,这种司法的公信力,归根结底是由一位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律人积聚和建立起来的。”正是邹碧华所做的这大量的工作,才让律师这一群体对他充满了尊重,才让整个执法群体对他都赞不绝口。
在读书的时候,我也曾参加过研究生考试,我知道复习的枯燥与艰苦,更懂得考上了研究生要付出多少努力,而要考取名校更需要加倍的付出。而邹碧华,在他在上海高院已经工作了几年的情况下,又奋力拼搏,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经济法系研究生。邹碧华的妻子唐海宁说,邹碧华生前好像有学不完的习,看不完的书,只要在家休息,就会看看书。在网上疯传的邹碧华书房的照片,不大的空间里,目之所及全是书,挤满两面墙壁的书柜也塞满了书,书柜旁的空隙,写字台上都被各类书籍占得满满的。这样的书房,看着就能够感受到主人的踏实!这样勤奋的邹碧华,才会有他如此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这样勤奋的邹碧华,怎么能不被我们这些青年人树为楷模?
邹碧华走了,但他对司法改革的进取心,对法律工作的拼搏,对服务群众的良心,永远不会消失;邹碧华走了,但他阳光般温暖的执法者形象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里;邹碧华走了,他的精神、他为中国法治所做的贡献,他这一生不变的法治灵魂,会激励我们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为中国的司法事业打造出更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