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领到赔偿款那刻忍不住失声痛哭,十年之久的矛盾纠纷终于划上了句号。
事情还得从2000年初说起。郑某是一位木匠,与陈某合伙承接了王某的一项工程后,在一次切割木头的操作中,不慎被木头击中腹部,造成脾部摘除七级伤残的后果。出院后郑某多次找到王某和陈某,要求二人支付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陈某认为是王某自己操失误造成的,不同意赔偿,王某认为自己将工程承包给了郑某与陈某,也不同意赔偿,仅支付了郑某治疗期间的部分费用。
在郑某多年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将陈某、王某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此案经过一审、二审后,郑某不服又继续申诉,最后由泰来县人民法院审监庭再审,而此时距事故发生已近十年。再审承办人奚庭长接到这起案件后深感这起案件矛盾尖锐,决定先调查了解案件情况,在送达时通过与双方当事人接触发现双方态度强硬,对案件事实有一个初步了解后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第一次调解,但郑某索要的赔偿款数额过高、双方当事人情绪都非常激动,此次调解没有成功。
法官决定分别做当事人的工作,来到被害人郑某的家中调查时,发现郑某生活极其困难,没有自己的房屋居住在暂借他人的十余平方米的老旧车库里,因郑某在事故中受伤致残,不能干重活,再加上年老多病与老伴没有生活来源,靠着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主审法官了解这一情况后,协调当地的民政部门为郑某办理了低保,并得到了批准。通过主审人多次的上门走访、释法析理工作,原告原本强硬的态度也软化了下来,请求的赔偿数额也由原来的高得离谱下降了许多,这为双方的调解打下了基础。奚庭长还了解到,本案的陈某事故发生后,担心承担法律责任不敢回家,长年在外不敢同妻儿团聚,陈某妻子带孩子一人生活也十分不容易,通过做陈某与陈某妻子的工作他们也同意调解解决,第二次调解虽没有成功,但在数额上已经接近很多,就这样又经过法官多次做三方当事人的工作,最终达成了协议,使这起长达十年的纠纷划上了句号。
现在陈某同他的妻子开了一家饭店,生意红火,至今感激法官解决了那场矛盾使她过上了现在的日子。如果法官处理每一起案件都多些一耐心,多一分坚持,相信再尖锐的矛盾也会化解,再顽固的当事人也会被打动。矛盾得到化解,人民群众满意,无论付出多少辛苦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