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正是春末夏初,既没有刚入春时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的炎炎浮躁,温和而不疏淡,热烈但不拘束,天空沉静,草木欣然。五月的风,洋溢着笑脸,灿烂着每一朵花儿,用希望的手扣响沉睡的天空,吹散了雾霾,吹走了病毒,带来清新。
第一次,在春夏之交的五月迎来了“两会”。在这特殊时期召开“两会”,让国人充满了期待,让世人瞩目,我们家也进入了“两会状态”。
年愈九旬的公爹是一名离休干部,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他都坐到电视机前,把电视节目锁定在报道“两会”的频道上,然后“霸”住电视遥控器,专注“两会”的盛况。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代表团讨论到国家领导人看望与会“代表委员”、从部长通道到部长访谈、从新闻发布会到总理答记者问,逢会必看、逢场必到。
我爱人是一名政工干部,自然关心“两会”,时时关注“两会”的新闻报道: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是什么?最贴近生活的一些民生问题:房价会不会下降、物价能否维持稳定、企业员工的工资是否会上涨、延迟退休政策会不会成为“两会”的焦点?当这些贴近民生的提案、建议提交大会时,他会表现得无比兴奋和激动。那种对政府的信任感、那种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情怀溢于言表。
我看“两会”,除了健康和养老的话题外,更多的是疫情过后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控措施、维护社会稳定的民生政策,农村脱贫决胜对策,还有一些旧城区改造、托幼服务、法治社会建设步伐等都极为关注。关注点很多,也许和我从事的法院工作和如今退休后最关心的问题有关吧。在法院工作期间,除了司法服务工作外,参与过棚户区动迁、农村扶贫攻坚等工作。我知道,这些工作贴近百姓生活,影响着百姓生活。我曾经的亲身经历,也始终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总有一种不舍。令人欣慰和鼓舞的是,人民的呼声,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得到党和国家的回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稳定社会发展大局的“六保”、“六稳”新任务,同时,明确提出要上调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发展养老托幼服务等。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关心的话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几代人追逐梦想而跨越的艰难险阻。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大家“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这些看似生活细节、小事,但实质上是贴近民生、改变生活、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健康发展的大事。
大女儿看“两会”,和大多在北京创业的人一样,关心的是多年在北京创业能否真正地融入北京人的生活、享有当地户口和孩子入托上学等等政策。
小女儿看“两会”,更关注那些明星委员:成龙一改往日的娱乐形象,严肃庄重的造型让人耳目一新;姚明的大块头,在哪里都分外醒目和抢眼……
今年的“两会”是在人民非常期盼的时候召开的,令人欢欣鼓舞,信心满满。这不仅仅是疫情过后看到党中央的力量,人民的大团结,更看到了我们党和政府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决心和斗志,更加看到“两会”共商国是将在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会”胜利闭幕,“两会”精神正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我要借“两会”的东风,利用法院退休干部党支部的集中学习和网上老干部公众号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深入领会,把“两会”既定的国是宣传好,晓谕千家万户。
(作者张凤莉,197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2018年9月退休,退休前工作于泰来县人民法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