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机构设置 庭审直播录播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法治中国行 新修订《保密法》

 

鹤法跑在前·为民办事年 | 这一招让“老赖”主动履行义务

  发布时间:2022-04-28 16:45:17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身在外地 也不能躲过执行

互联网时代

总有办法让你履行义务

【案件回顾】

20101月,何某在张某的水暖商店赊购了价值3250元的商品并签下欠据,但未标明还款时间,直到2021年末何某也没有偿还。在这十一年期间,张某多次索要上述欠款,何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之下张某于20216月向泰来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传唤,何某未到庭参加诉讼,经法院依法缺席审理,判决何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张某欠款3250元、逾期付款损失2972.97元。判决生效后,何某仍无还款迹象。

近日,张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当天即前往被执行人所在村委会了解情况,确认何某已离开本地多年,遂立即启用网络查控并冻结了何某微信账户。何某之后使用微信消费受阻,感到微信被冻结确实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只能主动联系亲属将欠款送到法院,案件得以执结。

【法官提醒】

网络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也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是法院可供执行的财产范围。冻结被执行人微信钱包等交易账户已成为常态执行办法。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将面临法律制裁。在这里,法官劝诫被执行人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