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存,见证着一个国家的深厚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黑龙江省泰来县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有辽金文化、江桥抗战文化、九八抗洪文化等多种优秀的历史文化。为唤醒文物保护意识,赓续红色文化血脉,近年来,泰来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文物安全保护+红色文化护航”的司法服务新模式,营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古文化遗址,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氛围,有力推动司法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留住历史的根脉,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以司法之力守护文物与文化遗产之根
在一片广阔的大地上,蜿蜒的公路一头扎进金戈铁马的古代岁月,在一座城寨之前驻足停步,这里就是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的塔子城辽金古城遗址。塔子城始建于辽代,称泰州,是黑龙江省现存完好的三大重要古城遗址之一,也是迄今仍有人居住的古城之一,千年古城墙守护下,城内烟火绵延至今,现代居民正通过文旅融合等方式,与古老城垣一起传承辽金时期文化交融的历史记忆。为进一步做好传统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全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泰来县人民法院将古城遗址保护与服务文旅融合发展有机结合,把推进服务文物与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作为落实“三争”晋先、“三年强院行动”的有力抓手,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功能触角,持续推动法旅融合,选派业务骨干为来访游客主动提供司法宣传服务,引入多方力量参与涉古城纠纷调解工作,以法律手段规范各类经营行为,助力乡村振兴、塔子城旅游项目质量提升,多措并举,让历史文化遗存焕发新时代的光彩。近3年,共开展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7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册,接受法律咨询13次。
以司法之力传扬文物与文化遗产之魂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在国难当头之际,马占山将军临危受命,11月4日在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线上的江桥,指挥打响了中华民族有组织具规模的武装抗日的第一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浪潮。江桥抗战遗址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名录。泰来县人民法院依托江桥抗战遗址这一红色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致力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构建以“红色文化+社会治理”为核心、以“智慧平台+司法便民”为目标、以“前端法庭+调解中心”为主体的社会共治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平洋法庭立足江桥抗战遗址这一红色文化遗产,贯彻“办好人民法庭、方便群众诉讼”的司法实践理念,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的社会治理机制,积极发挥人民法庭的“支点”作用,与辖区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有机结合,利用“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工作机制,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村约规范、用典型带动、用事实说话、用成效引导,预防矛盾纠纷产生,打牢人民法庭建设根基,创新治理路径,减少诉讼增量,推动形成“少讼”乃至“无讼”的法治良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红色文物和文化遗产所折射的力量。近五年,累计诉前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达80%。2024年平洋法庭联合当地司法所提前介入,一次性圆满化解辖区13户村民土地承包纠纷,在化解纠纷矛盾、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上取得显著成绩。
保护文物与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泰来县人民法院将持续依法审理涉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类案件,不断提升司法服务,加强推进县域文物和文化遗产多元保护工作,努力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筑牢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屏障,充分发挥文化遗存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使人类文明的瑰宝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